close

范逸臣cover

 

 

TobiAG違五年,范逸臣推出了他的新專輯「搖滾吧,情歌 !」。這張專輯包含了數首經典歌曲的翻唱及幾首新作品。其中包括像是「揮之不去」、「海闊天空」、「心痛的感覺」、「Right Here Waiting」以及專輯一開始的「台北的天空」。特別的曲目組合,在聽過之後很多人也許對改編的方式會有不同意見,但確定的是,在這張專輯無論是Vocal或是音樂部分,都可以嗅到范逸臣對音樂的態度。

 

由電子元素參與開場的「台北的天空」,像是經過時光隧道,穿梭到了現在的台北,陽光且正面的氣息貫穿整首歌。由不同角色詮釋的「揮之不去」,對過往感情的不捨及回顧,那段在心中無法抹滅的記憶依舊深刻。「心痛的感覺」呈現出心碎或是內心撕裂的情緒渲泄。范逸臣都能在其中扮演相當好的角色,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方向都能掌控地相當恰當。

 

而聽過范逸臣Live表演的讀者不難發現,他的Vocal穩定度與使用觀念有相當程度關係。無論是一開始大家從抒情歌認識的他,還是近幾張帶著搖滾元素的作品,其實都因為他對聲帶控制的瞭解,可能從經驗的累積或知識的學習,在使用上顯得相當有專業度也相當聰明。聰明的是他了解如何控制閉合及空間的關係,也就是音色的使用。

 

a195

 
先排除你是不是喜歡他本身的音質(這部分在單純技術訓練其實沒太多討論的價值),你都可以在他的演唱中聽到,許多人都在追求的聲音的「亮點」相當明顯。這個「亮點」就是單純空氣及聲帶搭配時產生的一個結果,也是立體感的來源。嘆氣方式的Vocal Fry就可以製造出一個清楚的基音,搭配這樣方式下產生的母音,絕對也會帶有許多聲帶邊緣震動的音色,有人會稱之為茲茲(Buzz)聲,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亮點,與鼻音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可參考教學影片:「正確的單音


說起來很簡單,但這可能花上演唱家或歌手幾個月甚至數十年,在放鬆又更放鬆的方式下,找到一個很棒的Buzz聲,空氣的足夠與否,肌肉的鬆緊度都會影響到結果。所以技術的學習基本上有一部分就是不斷地摧毀肌肉記憶,及協調性重建的不斷循環。當你習慣這樣用足夠空氣來吹動聲帶的方式後,你的音色裡頭就會有相當的立體感,大聲或小聲的音量都應該有。而范逸臣的演唱中無論力度和空氣量狀態如何,都是依照這個「原則」來使用聲音,搭配不同力度的施力製造出不同的效果,續航力和音色使用應該都是當今男歌手中相當值得學習的。
*可參考教學影片:「Vocal Fry

S66080105


專輯中「無邊界」是直翻 American Idol第7屆總決賽歌曲「No Boundaries」,這首歌同時也收錄在當屆亞軍Adam Lambert的專輯中,這首歌其實在技術處理面相當考驗著歌手。無論音高控制或音色控制,Adam也鮮少在現場演唱這首歌曲。從技術面的處理來說,Adam的控制因為多使用舌根抬高且維持放鬆的做法,音色能夠更聚集之外,因為舌頭的輔助讓音色不會刺耳過頭,同樣的控制自然講一個「Sing」的「ng」就能夠做到類似的動作,這樣的動作可以強調咽腔的使用。范逸臣這張專輯中其實蠻常使用這樣的音色效果,尤其音高偏高或需要較誇張的做法時尤其明顯。另外對於一般初學者或是過於氣音甚至音色缺乏亮度的狀態下,都是相當好的調整方法。同樣的使用方式可以參考看看Maroon5 或是鄉村類型音樂。

 

與專輯文案不同的是,整張作品其實范逸臣並不會帶給人太多的「滄桑感」,反而是更多的沈澱和成熟的態度,直爽卻不失思考。對於這樣的翻唱專輯好像是趨勢,但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是否當今的作品,在擁有更多音樂素材的今天,都不如以往的作品精彩了呢。聽眾的耳朵其實是相當精明的,有虛無實的作品往往也只能曇花一現。在附有想法的編曲和具有企圖的Vocal情況下,與以往的全創作專輯比起來,其實一點也不會遜色,而這樣的作品呈現或許也是延續對音樂熱情展現的一種方式。


*推薦歌曲:

Right here waiting

 

我是誰

 


揮之不去

 


心痛的感覺

   

arrow
arrow

    VBSyst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