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就是好嗎?  cover  

府鑫郵票 顏色偏黃版 正確版於資訊的透明和文明的進步,使得各媒體傳播到各個螢幕終端的速度越來越快。在各個節目百花盛開情況下,反而漸漸的養成大家對於資訊刺激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的習性,甚至有好一部分的觀眾早就已經不在乎節目到底真不真實,只要求感官接受到的刺激是否能給予相當程度的抒壓。這也讓很多選秀節目的好歌手都便當化,甚至是讓一些拿著便當的人上台表演,因為相較於會唱歌的人,觀眾會希望聽到或看到多一點刺激,而不是想法。

 

 

但是畢竟選秀節目的選手要掌握的不只是把歌唱得好就好,還要想辦法吸引到觀眾與評審的目光才行,所以大部分的歌手在一開始都會使出一定程度的極端手法來呈現自己。就像是中國最強音〈The X Factor〉裡的選手曾一鳴,剛開始上節目,他就常常使用非常可觀的力量去推擠喉部肌肉,讓聲門閉合呈現不穩定的緊閉狀,以製造出粗獷、狂野的吼聲,成功的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但是我們會發現,一次一次的,他會把喉頭大力往上推以及抵制過度憋氣而微張聲門的動作漸漸地削弱、減緩,以減少嘶吼的次數與程度。只不過剛開始他用的方式是直接壓低喉頭去抵制高喉頭的拉扯,讓咽喉部硬是騰出多餘空間,導致音色多了個額外的寬敞感,與之前乾脆的嘶吼相比,就變得比較不上不下,頗為尷尬: 

 

不過雖然後來的嘶吼還是有加喉頭下壓的動作,只是明顯的不把嘶吼當作重點,而是開始專注於歌曲的詮釋: 

 

當時聽到這個版本的時候,我還滿驚訝的是,原來比起吼,他的聲音也是可以乾淨的使用的,比較起他平常喉頭拉高、聲門故意微撐開,然後加上大量氣流撞擊的撕裂聲音狀態,這個版本的喉部操作是讓聲門順著抬高的喉頭而閉合,然後讓氣流順著這個動作,形成比較輕盈並且略帶鼻音的音色。相較於前面幾首歌,明明都有使用到嘶吼,卻為什麼並不讓我在意他是怎麼吼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首歌裡面已經有別的主軸─就是一個介於要憋氣不憋氣並且略帶鼻音的音色,一種算是自我悔恨的聲音情緒。而這時候的嘶吼就是一個讓悔恨情緒轉變成對自己歇斯底里抓狂的橋樑,整體的表演才會有重心,觀眾才會了解這個吼叫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到了決賽時,他再唱了一次初賽時所演唱的張惠妹的〈也許明天〉。

比起第一次登上舞台,這是他寧願順著抬高的喉頭去拉緊聲門,也不會硬去撕裂,雖然有可能是為了改變而改變,又也許是養成了另一個發聲習慣,但是卻因為這樣製造出一種強烈負面質疑感的音色,比起第一次登台充滿憤怒的嘶吼音色,我覺得前者比較適合這首歌的主軸氛圍。當然啦,喉部的操作上還滿緊迫的,但對我個人來說確實是比較符合邏輯的演唱:

 

 

在曾一鳴比賽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如果硬是在自己的操作上拼命的嘶吼,最後很有可能會被設定成只會嘶吼的歌手,這樣往後就算他自己想要唱出比較乾淨、清爽的歌曲,聽眾買單的機率可能就會因為期望的落差而下降。所以我認為舞台瘋子曾一鳴逐漸減少嘶吼的次數是因為他了解嘶吼並不是歌曲的重點,而嘶吼只是一個單純的表情─一個歌手不可能只拿同一種聲音表情在演唱,說白了這跟沒有任何起承轉合的唸故事書沒什麼兩樣,兩者之間只差在把沒有情緒都換成憤怒的情緒而已。

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特殊音色,只要一首歌裡面出現太多次的話,歌曲的起承轉合很容易被模糊掉,演唱就不會是以表達為出發點。而最後聽眾對歌手的記憶就很有可能停留在"他很會做某個音色,卻不是個會唱的歌手"。所以當歌手了解到自己的特色是可以用在什麼樣的情緒上時,就參照適合的字句去使用它,而並不是使用越多次越好喔。

 

arrow
arrow

    VBSyst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