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歌唱學習是一體兩面的

 

leobigsign  先先說說這篇文章的立意好了,我想從兩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跟大家探討歌唱學習時最容易忽略掉大方向的原因,其中一派是過度的在乎技術;一派是過度的在乎表演。凡事過而不及我想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往往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會默默地因為本身的性格而漸漸的偏到其中一個派別,很多時候甚至是已經有偏離的現象但也不自知,進而影響了用宏觀的角度看待歌唱這件事的能力。

 

 why-being-a-technical-founder-puts-you-at-a-huge-advantage  
過度的在乎技術

很多初接觸到歌唱學習的初學者常常都會把我們所教導的“有效率”的發聲方式當作是聖旨一樣的遵從。一直以來我們在告知要有效率的使用聲音的同時,也一再地告訴我們的學員:『九宮格的中心點只是一個暫時性的目標,當你已經學會如何穩穩地待在九宮格的中間之後,一定要學著針對情緒表達的需要而有目的地離開九宮格的中間(見下圖)』但是即便我們已經多次的跟大家如此的解說,還是有許多同學認為只要一直待在九宮格中間就好,甚至是害怕離開九宮格的中間。個人認為這樣的學習模式並不是一個正面的學習心態。而通常不敢離開九宮格的中間都會是因為以下三種原因:

 

1.因為平常就缺乏抑揚頓挫的口語表達

2.因為害怕忘記學過的東西

3.因為過度在乎發聲的效率所導致

 螢幕快照 2014-06-20 下午1.03.54

以上所提到的這些現象其實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學習成效,最主要是因為如果一直只待在九宮格的中間其實並不足以建構出一個完整的表達。尤其在口語表達裡音色是主要決定我們給予了什麼訊息的關鍵。而九宮格的每一個結構都是不同的喉部結構;也就是一種不同的發聲模式;也就是一種不同的音色,而不同的音色可以輸出不同的情緒,例如:氣音就會給人“軟弱”的印象,憋氣就會給人“難過”的印象。當我們從頭到尾都只用一種音色表達時,我們也就只給予了聽眾一種印象、一種感覺,這樣一來我們並沒有在表達,所演繹出來的歌曲就不會動人,換句話說也就是沒有在表演狀態內,所以不會是一般人所認知中的好聽。

 gty_beyonce_jt_121016_wblog  
過度的在乎表演

那到底什麼是所謂的好聽的歌唱呢?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主觀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是曹格好聽還是汪峰好聽?是張惠妹好聽還是鄧紫棋好聽?所以好不好聽是見仁見智的。但是歌手們之所以能成為歌手一定有他們的共通之處,而他們的共通之處就是都有在“表演”-表達以及演繹歌曲。許多人都有發現這一點,所以會把專注力放在表演上,可是一旦因為過度專注於表演上而忽略了聲音使用的技術,其實也不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而造成的原因通常是以下三種:

 

1. 因為不懂聲音控制能力跟表演之間的關聯

2. 因為太急著想要一個可以端上台面的成果

3. 因為太依賴感性來唱歌

 

以上所提到的這些現象其實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學習成效,主要是因為如果一直只專注於表演會讓你忘記去檢視自己是否有做到歌唱藝術的基本要求,例如:音準、拍點、聲音是否刺耳、演唱的續航力...等等。很多人在唱歌的時候都會過度的”投入”,認為投入就能做好表演,所以走音了、所以拍點不對了、所以聲音給人壓迫感了....。當我們只依賴著感性來唱歌的時候,很多的細節都會被我們自動忽略,會以為只要自己在演唱的當下有感覺,聽眾就一定也會有感覺。很多人說“一個無法感動自己的歌手是無法感動其他人的”這句話我完全同意,但是請不要忘了 “一個可以感動自己的歌手並不一定可以感動其他人”。所以在你專注於表演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真的有做到表演的目標 - 就是讓聽眾覺得好聽。

 

how_to_balance-600x337   
找到技術跟表演之間的平衡點

所以觀眾怎樣會覺得好聽呢?正如先前所說的,我認為這是一個主觀的問題,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所以無從找到絕對正解,但是不可否認:

 

1.沒有情緒表達是不好聽

2.走音、破音是不好聽

3.沒有情緒起伏是不好聽

4.沒有節奏感是不好聽

 

所以總結我會說 “唱歌是一件理性與感性必須同時兼顧的事情“, 必須把技術以及表演這兩件事在同一個當下等重看待,這樣一來雖然不保證大家都會覺得你唱歌是好聽的,但是絕對會讓你離好聽比較近。這就是我先前所說的:『用宏觀的角度看待歌唱這件事』

 

arrow
arrow

    VBSyst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