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請問老師發出頭音的時候鼻腔共鳴和胸腔共鳴是否還有參與?

 

A:共鳴是發聲時身體捕捉到的震動現象,而這些腔體一直都是相通的,其實很難當作穩定發聲方式的依據。發出單純頭聲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胸口的震動明顯減少了很多; 發出較低的音準時,頭頂的震動也可能變的沒那麼強列。從低音到高音的時候,你可以清楚感覺振動會從胸口的位置慢慢轉移至鼻子、頭部甚至後腦勺。這些「發聲後的結果」若拿來當作發聲時的依據,在學習效率以及成效上來說是比較差的。由於聲門在發出聲音時不單只是兩種開與關(真和假)的行為,而是逐漸微微地轉換,加上每個人的構造都有差異性,所以沒有辦法界定相差一度的兩個音準該用哪種共鳴。反而較明確的是當發聲時喉部動作一致時,這些你所提及的共鳴就會自然產生,無需刻意營造。(參考影片:不存在的真假音)

arrow
arrow

    VBSyst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