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atsS3    

TobiAG  完了來自香港的羅力威發行的個人首張國語專輯,讓我想到眾多電影的畫面中總是會有些演員讓你覺得不需要刻意融入,他的言行舉止都自然地詮釋出他所扮演角色的特質,而且深刻的畫面感受可以停留在觀眾記憶中長久保存; 而另一種層次的演員同樣則是不停地將力氣都使在賣弄外在的語言,但卻極容易使你抽離故事情境,讓你容易注意到情境以外的事物,只能讓觀眾置身在情境外圍。在進行訊號傳達時,影視的畫面是具體地呈現在觀眾眼前,而觀眾即使是在被動的情境下也被迫得接收到視覺的訊號,但歌唱的傳達並沒有辦法這麼容易地做到剛提及的狀況,當觀眾是介於一種被動式傳達的環境下,沒有合適、感同身受的訊號接收,很容易造成傳遞上的不成功,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歌不搭配上mv我們無法容易接收到傳播或代為溝通者想要傳達的東西,我覺得這是羅力威這張專輯最大的問題之一。

反覆聆聽專輯中10首歌曲,就vocal上我聽到的是一個可以唱歌的聲音,但在整首歌曲的組織方面卻有點缺乏具體說服力。所以細聽或許可以聽到很多貌似唱得很漂亮的句子,但用整首歌來看它就像是把幾句漂亮的句子拼湊在一起。這有點像是做菜的人這邊灑一點蔥花那邊再加些大蒜,每道菜都是這邊喜歡加一點那邊加一些的狀況下,吃起來都像極了,根本吃不出好吃在哪,每道菜的特色在哪裡。顯示出在歌曲處理上有點太過粗糙,所以聽過歌曲過後缺乏情緒記憶點。而製作團隊似乎有注意到這一點,所以把力氣都花到口氣及咬字的處理上,所以我們可以注意到羅力威在演唱時滿常強調他特殊的咬字方法。姑且不論這樣的咬字是否已經不是新招,我們可以發現一旦選擇比較特別的表達方法,對觀眾的耳朵來說,注意的早已不是內容物的本質,而假如是以沒有邏輯或只是想成為與眾不同的處理心態,只會使行為較為空泛,而固有的問題依然存在。

回到音樂傳達的本身,就vocal來說,一首歌曲的成功絕對不是那一個飆到多高的音,而是你有沒有就音樂傳達的需求做出符合的表現,他會是全面且整體的非單一片刻的,而這些技術層面包括音色、裝飾音、抖音、樂句結構這幾個主要的方面。這些"效果器"會因為巧妙的安排,比光光內心奮力演唱來的有有效率且有說服力許多。所以在演唱一首歌的時候,必須試著先確定想傳達的主軸是什麼,再來試著用剛所提到的幾個元素去設計、組織出你認為的音樂傳達部分,而其中口語表達時的部分也是必須被考慮進去的,如此一來會在傳遞的效果也會好很多之外,你也能從中找尋到自己想傳達的方式,對於常常在演唱時會不時淪為模仿的演唱者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把鑰匙。筆者推薦可以聽聽陳奕迅在處理好久不見的方式 「好久不見」。

就專輯中的聲音技術來說,羅力威其實已經擁有了滿好的音域與音域之間的連結能力,即使在音域還有音色上還有可以開發的空間,不難發現音高在他演唱時並不會成為障礙,而即使他在拉扯自己的聲音,身體會因為訓練自然拿捏在一個界限之內,進而回到同段落起伏較小的部分可以很快的維持在水準之內。對於聲音基本的連結能力(Light mix)是可以拿來練習的範例。

比較可惜的地方還是在於音樂傳達的部分,整張專輯聽下來很難找到在歌曲及整體表現上給予激賞的置入點。而專輯中也缺乏了以羅力威個性為主軸的代表作品,而擁有良好的基本歌唱技術可惜由於專輯的製作方向或操作,並沒有辦法在發行的時機點發揮出更多的可能性,專輯本身很難找到獨到或可取之處,這樣的行銷手法其實效果有限,無論就藝人或是音樂本身上來看都是相當可惜的。希望下次聽到他的作品時製作團隊能在人與作品中找尋連結性,並更重視音樂細節,在交出成績單時才更有機會被觀眾欣賞並給予認同。

 

     

arrow
arrow

    VBSyst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