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開始當歌唱老師以來到現在為止,遇到的學生所提的問題裡面,十之八九都跟高音脫不了關係。我其實特別可以理解高音唱不上去的困擾,唱的人難受,聽的人也難受,因為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子的困擾。可是有一點我無法認同的是,有的人會把自己的歌唱問題,全部都簡化成好像就只有高音的問題而已,似乎只要可以把高音唱上去了,一切就好了。但事情真的就只有那麼簡單嗎?難道像林俊傑或張惠妹這些人能唱出那種水平,真的就單單是因為高音能夠唱得上去而已嗎?如果「學不會」你不唱副歌高音的部分,單唱主歌然後把自己的聲音錄起來的話,你覺得你會跟原唱的水平差多少呢?
可能有的人會說:「當然啦!除了技術以外,還要有感情!」可是這個所謂的「感情」到底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解釋得清楚呢?其實我想表達的並不只是唱歌除了要有技術以外,還要有感情這件事,因為大家都知道。我想要表達的是一個大家可能常忽略的一個,關於音樂、關於唱歌的一個面向,也是他們的原貌:那就是唱歌是一種藝術,是一種藉由聲音來與他人分享個人情感與意識的一門藝術。而既然是藝術,就需要有美感。很多時候我們唱得不夠好,或者是進步得不夠多,不一定是因為我們的技術還不夠好,而是因為我們忽略了它的美感。你可曾想過,聲音要怎麼呈現才有美感這個問題?下面提出三個問題供大家思考思考:
1.你對音色的選擇有什麼想法嗎?
大家都知道唱歌要有感情,但是你要怎麼有辦法讓別人感覺到你想讓他們感覺到的情緒呢?除了你本身對自己的情感要有很具體的想法之外,你還需要在音色的選擇上做點功課。比如自己唱氣音跟不是氣音的時候,會給人一種什麼樣不同的感覺?又或者比如說,到底在最激動的時候,是大聲扎實地唱出來更讓能人進入到你的情緒?還是大聲唱出來之後,突然換一個虛的聲音更合適?這些音色轉變的試驗你做過嗎?因為一般即便唱的人本身很有感覺,聽得人未必有,原因就是因為你所投射出來的音色,在聽的人聽起來,可能不是你表達的那個意思。
2.你對尾音的變化有什麼想法嗎?
一句歌詞唱完,尾音拖長漸弱收尾,跟抖音不拖長立馬收尾,兩者給人聽覺上的不同感受,你有做過功課嗎?到底在這句歌詞裡面,哪些字要用往上的滑音,哪些字要用往下的滑音,或者是整句歌詞沒有滑音,給人聽覺上的差別是什麼?不同的音色選擇,加上不同的尾音修飾,會給人聽覺上完全不同的感受,至於怎麼樣的配搭更能讓聽的人感受到你的情緒,這是需要你花時間跟功夫去反複實驗的。
3.你對咬字的輕重有什麼想法嗎?
到底這句歌詞是要把字咬得很一顆一顆地呢?還是要像朗誦一樣嘴型誇張但是字是黏起來的?又或者是要跟你平常講話的感覺一樣?到底唱到這句的時候唇齒音多比較好,還是少比較好?子音強烈一點比較好,還是弱一點比較好?眾多選擇之間會給人什麼樣情緒上的落差,也是需要你花點時間跟功夫去反複實驗的。因為這樣子去思考的時候,你不再只是從自身的技術出發了,而是從聽的人的感受開始出發了,你所要顧及到的層面跟細節,以及它所呈現出來的美感,就要更全面,而不只是單單的高音有沒有唱上去而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