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ch  

府鑫郵票 顏色偏黃版 正確版  唱的學習有很多面向,它可以是聽覺的學習、視覺的學習,亦可以是觸覺的學習。

一般來說,我們正常都是透過聽覺和視覺的吸取,並且加以模仿來認識新的聲音。好比我們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看到電視上的獅子在咆嘯,我們聽到聲音想學,懵懂的我們卻不知道怎麼把獅子吼這樣的聲音轉換成我們可以模仿的行為─然而父母看到了我們的窘境,於是他們就比照自己的經驗來模仿獅子給我們看。比方說他們可能會做一個脖子微微向前伸長,並且張開嘴巴,然後邊發出"吼"的聲音邊轉他們的脖子,於是我們看到了,我們的身體就會把看到的這些影像以及聲音,也就是父母做的那套行為,記憶成"獅子叫",存在腦袋裡面,以便我們下次被下達了"學獅子叫"的指令時,能夠調閱出那些被記憶起來的指令,也就會做出類似脖子微微前伸、張開嘴巴、最後再發出類似"吼"的聲音。這就是透過聽覺與視覺來學習聲音的例子。這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學習。

 

pic1  

但是對於聲音的學習,其實還有一個知覺常被忽略,那就是觸覺,也就是VBS常常提到的動作。

包含其他認知的學習,觸覺其實也很容易被遺忘。好比說我們開始認識吃進去的食物時,我們會先認識顏色、形狀、大小(視覺),接著判斷它是香的還是臭的(嗅覺),之後便是吃下去時候的味道,是甜的、苦的─這就歸類在味覺上。但是通常我們會忘記專注於吃進嘴巴以後的觸覺,也就是食物停留在口腔裡面的感覺─是滑順的、粗糙的、還是乾澀的等等這些可以被形容的感覺,都是容易被忘記寫入記憶裡面的感知。

 

pic2  

回到唱歌。歌唱也是一樣很容易忘記掉觸覺這種感知。雖然演唱時所使用的關鍵肌肉如聲門、橫膈膜肌都不是外顯器官,但是當這些肌肉動作的時候,我們都會有感覺。這也是為什麼在學習演唱時,學生都會再三的被提醒:「不要被聲音給騙了。要去感覺你正在做什麼樣的行為,以及什麼樣的動作,經過解讀和拆解,然後重組,才可以真正改變聲音……」其實就是在說這件事情。所以我認為,在歌唱的技術面上,觸覺遠遠比聽覺來的重要,如果我們單純地去記憶聽覺的部分,很容易被混淆,因為就算是同一種聲音,也可以用類似的動作辦到,這裡所說的類似,其實就是不一樣的意思。也就是說,如果聽覺是學習歌唱技術的基準的話,很容易每次都做出不一樣的動作,標準會被模糊;反之,如果拿觸覺當作歌唱技術的基準,事情會變得比較有規則,意思就是說把基準建立在動作上面會比較容易被理解。如果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簡單地做出兩個指令,去體會一下哪個比較可以理解就是了:

 

1. 請你把舌尖貼在上排牙齒後面,並且把舌頭輕輕地整個貼在上顎…吞一口口水後,請你去感覺口腔前方直至後方都沒有空間了。然後在沒有空間的情況下,像擤鼻涕一樣把空氣大方地由鼻子送出……這是第一種指令

2.那麼第二種指令是,請你模仿這個聲音…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哪個好懂當然不在話下。因為辦得到就不用來學了啊!!

如果一個Coach整天都要你單純用模仿的方式來學習,那其實路途是很遙遠的。那麼如果是把指令的著眼點放在你將要做的動作的觸覺上,那麼指令就會是明確、清楚,相對的比起前面的學習方式,簡直就像在抄捷徑一樣。

 

pic3  

所以與其一直強硬地去死記聲音的樣貌,不如慢慢地去加強感知發出聲音當下的”觸覺”,這樣學習歌唱的技術才容易提升。相對的,等我們真的要使用時,腦袋才容易調閱出關於歌唱技術的記憶喔。

 

arrow
arrow

    VBSyst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