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_singing  

JIMsignature  論是歌唱的初學者,還是已經學習過一段時間的同學,都有可能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撞牆期:例如練習時能夠達到老師的要求,但實際唱起歌卻沒有太大的差別,懷疑這些練習到底有沒有用?或是平常練習狀況還算順利,但不知什麼原因,忽然之間就怎麼嘗試也達不到正確的要求,感覺像是整個不在狀況內。不斷嘗試和挫敗後,你可能會開始出現自己到底會不會唱歌?做了這麼多練習真的有幫助嗎?等等之類的問題。大多數的人都會經歷這樣的時期,只是每個人停留在此時期的時間長短不太一樣,有些人可以很快地找到出路,繼續往下個階段發展;另一些人則會受困於此。但其實說穿了,就是有沒有用理性角度分析狀況的區別,也就是練習中是否有保持實驗精神。

 

pic1

1.仔細觀察因果關係

動作和聲音分別是發聲行為的因果,一旦動作改變,聲音必然隨之改變。當練習中遇到破音、發不出聲音、無法控制的漏氣等等狀況,大可不必慌張,反而應該冷靜思考自己做了什麼動作,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如果講話的時候沒有這類狀況但唱歌卻會,那必定是兩者間有所差異,仔細觀察並找出關鍵原因(root cause)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增加進步的速度。

 

 

pic2

2.循序漸進,減少變因

練習內容一般都是用母音搭配音階,和實際演唱本來就有不小的差距。要把練習成果應用到歌曲,其實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逐步增加條件,才能更有效率地把成果應用到演唱中。

(1)用練習的母音唱旋律,確保遇到上升下降旋律的狀況下,空氣輸出也能保持順暢,舌根不會強烈變硬。

(2)克服旋律的影響後,試著更換不同母音(a e i o u),若單一母音的練習順暢了,再進展到歌詞母音,例如:『你好』拿掉子音後變成『一凹』。

(3)最後一步,加入歌詞子音,唱出完整的旋律和歌詞。

 

順著以上三步驟,就能在不增加太多變因的條件下,逐步往實際歌唱的方向前進,若在任何階段遇到不可預測的問題,請保持冷靜並回到第一點:仔細觀察因果關係,建立系統性和具備標準流程的練習,才是最有效率的進步方法。

 

arrow
arrow

    VBSyst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