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ingcover  

 

Kevinsignature是不是覺得,為什麼網路上面有一些人的翻唱作品,音質聽起來怎麼可以錄得那麼專業,而自己錄的聽起來怎麼好像在唱卡拉OK的感覺?也許你會覺得:「可能是他用的器材比較專業吧?」這也不是沒可能的,但我認為問題是,就算今天你可以用跟別人一樣的器材,你是不是就一定可以錄得出跟別人一樣的效果來呢?這就不一定了。

其實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宅錄(Home Studio) 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了。想要在家裡可以錄 出「好聲音」,你根本就不用花大錢,只需要一些基本的設備就可以了。比如,你只需要:

 

*一個錄音界面(Recording Interface) 

*一把麥克風(建議是電容式) 

*一對可以監聽的耳機或喇叭

 *一個麥克風架

*一個Pop Filter

 *一條麥克風線 

*一個錄音軟體

就可以了。

 

美國有一個叫Graham Cochrane的錄音師,曾經挑戰過只用300美金(約台幣九千多元) 買完上面全部的器材,然後只用這些器材來完成一整首歌的錄製,而且聲音聽起來要保有專業錄音室 錄出來的水平。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這個鏈接

 

所以其實器材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你要怎麼更有技巧地來運用這些器材,讓它們可以發揮 到最好的效果。所以我今天想要在這邊,跟大家分享6點我個人認為可以讓你在家裡錄製翻唱歌曲的時候,更有專業的效果。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句,錄音跟混音的技巧只會讓你的音質變得更好,但不會讓你的唱功跟聲音變成另外一個人。它沒有辦法把陳雷的聲音,變成陳奕迅的聲音。所以與其錄得好,不如唱得好。唱得好,才是聽起來專業的前提,其他的都是輔助性的而已。

 

1.嘴巴跟麥克風的距離很重要

在錄vocal的時候,嘴巴跟麥克風的距離,會完全影響整個聲音出來的結果。如果嘴巴靠得越近,低頻會越多,聲音也會越來越含糊,聽起來會很不自然。除非你是在錄廣告旁白,需要那種低沉的聲音的感覺,不然的話不要靠得太近唱。跟麥克風的距離靠太近還有另外一個缺點,就是我們在唱歌的時候,我們的頭可能會晃動,或者是當我們唱到很有感覺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有一些肢體的動作。如果我們靠很近唱的話,這些搖晃的動作會在音量上面出現很大的反差,這樣出來的效果也會不夠自然。

一般在錄音的時候,我們最想要的是捕捉最自然的聲音,就好像你現在就在我面前唱的感覺。所以建議在錄音的時候,麥克風跟Pop Filter最好保持有一個拳頭左右的距離。而我們的嘴巴離Pop Filter也最好是大概一個拳頭左右的距離。所以嘴巴跟麥克風之間,大概最好是保持有兩個拳頭左右的距離,這樣子錄起來的聲音是最自然的。

 

2.輸入的音量 (Input Gain)

圖1

這是一個很多剛開始在家裡玩錄音的人,會很常犯的錯誤,就是把輸入的音量開很大。一般會這麼做,可能是因為在錄音的時候聽不太到自己的聲音,於是就直接在錄音界面上,把麥克風的 Input Gain扭大。千!萬!不!要!這!麼!做! 因為如果你錄進去的音量太大的話,在後製的時候就很難有什麼延展的空間。 
  

所以一般正式錄音之前,建議先試錄一小段,然後再看看你的音量有沒有保持在Meter的50%以下(圖1),這樣子的音量是最好的。可能在一些比較高音的地方會稍微超過50%一點點,但是其他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在50%以下,這樣在後製混音的時候,才會有比較大的可調整空間,而且跟音樂搭在一起的時候,也比較不會那麼容易爆掉。

如果你覺得這樣子會聽不到自己的聲音的話, 那就把耳機的聲音調大,或者在錄音軟體裡面把Fader的音量調大,然後把背景音樂稍微調小聲一點。但是,千萬不要直接從錄音界面去調大你輸入的音量。

 

3.分段、分軌錄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錄製vocal的方式。分段的意思就是把歌分開一段一段的來錄,然後最後再剪成一首完整的歌的意思。比如你可以先從第一段開始錄,唱個幾次,直到錄到一個是你自己覺得滿意的take,然後再往下錄下一段。重複這樣子方式,一段一段地把整首歌都錄完為止。

或者你也可以分軌錄。比如說,先從第一段開始,先唱幾次,直到有錄到你喜歡的take就留下來,然後開一軌新的,再重新錄一遍第一段,也是直到錄到喜歡的就留下來,然後再開新的一軌,再重新錄一遍第一段,直到錄到喜歡的就留下來...。所以現在第一段歌,你會有三個take 是你喜歡的,如果你覺得已經夠了的話,就開始用同樣的方式去錄第二段歌、第三段... 直到你錄完整首歌為止。所以到最後你會有三個take是完整一首歌的,然後你再從這三個完整的take裡面,再挑每一個take最好的部分,然後把它們剪接成最後完整的一軌。

但如果你比較龜毛的話,你也可以留4-5個 take,甚至更多,然後再慢慢一句一句地剪成完整的一軌。但是除非你是在錄唱片,不然的話建議留2-3 個take就差不多了,因為再錄下去,你也會開始感覺到疲乏厭煩,而且聲音的狀況也會開始慢慢變得越來越不好,所以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太過折磨自己。

 

4.EQ

EQ就是調整你聲音的頻率:把你聲音裡面比較不悅耳的頻率給拿掉,或者是增加你聲音裡面所缺少的頻率,讓你的聲音可以跟其他樂器更加的融合在一起,而又不被整個音樂蓋掉。一般在EQ的時候,我第一件會做的事情是「Low Cut」:就是把一些沒有用的低頻給去掉。一般在80Hz以下的頻率(圖 2),我都會直接拉掉,因為通常那都只是一些糊糊的雜音而已。

圖2

然後第二個步驟,我會開始在中低跟中高頻的地方,找出那些比較不悅耳的頻率,然後把它們拉掉。比如一般在180Hz~260Hz中間,會有一個很像被捂住嘴巴講話的一個悶悶的聲音。所以我會先用Boost的方式(圖3),在180Hz~260Hz中間來回走,(就是先用放大的方式把缺點找出來)當我找到那個悶悶的聲音之後,我會把Gain往下拉一直到「-3db」(圖 4) (*建議一般加減控制在3db~3.5db左右。因為超過怕會太誇張,太少又怕效果不明顯。所以加減控制在3db~3.5db左右是比較自然。)

圖3

圖4    

然後再試試看用同樣的方式,在500Hz~800Hz之間,會找到一個很像電話筒的鼻音的聲音,那個也是你不會想要的頻率。一樣像(圖3)那樣先用boost的方式把那個頻率找出來,然後再把它像(圖4)一樣拉掉。女生的話,這個電話筒的聲音有可能會出現在900Hz~1200Hz之間。

再來第三個步驟,我會在高頻的地方,加一點點空氣感(圖5)(一般是在8000Hz~12000Hz之間),這可以讓你的聲音聽起來再亮一點點,讓唇齒音聽起來更明顯一點,而且也比較不會那麼容易被音樂蓋過你的聲音。但是記得千萬不要boost太多,不然的話,聲音聽起來會很刺耳。

圖5  

 

5.Compressor

Compressor的作用其實是拉近在你聲音裡面,音量之間的差距(Dynamic Range),讓你的聲音聽起來音量可以更平均一點。就好像有一個人在你唱歌的時候,聽到太大聲時他會幫你把音量稍微調小,聽到太小聲時就把你的音量稍微調大的感覺。所以Compressor在混音裡面非常重要,它可以讓你本來聽起來有點呆呆的vocal,突然變得很有有生命力。

一般在加Compressor之前,你可能要先稍微簡單地了解一下有哪一些按鈕是妳需要注意跟認識的。比如(圖6)右邊第一條的那個「Compressor Thresthold」 的意思是,當你的音量達到什麼點的時候,你的Compressor會開始啟動。比如我把我的Thresthold定在-17db,那麼只要我vocal的音量超過-17db的話,我 的Compressor就會開始起作用。

圖6  

而(圖6)左下方的那個Ratio的意思,就是當我vocal的音量超過我Threshold所定的多少db之後,就要把它壓下來。比如說我Threshold定在-17db,我的Ratio定在 3.1比1,意思就是說超出-17db的每3.1db,都會被壓成1db。再簡單一點理解的話,就是從-17db~0db 這段空間裡面的音量,都會被壓剩三分之一。而一般在壓vocal的時候,比較建議用低一點的Ratio,我個人覺得3比1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至於(圖6)左邊的那個Attack的意思是,當我的vocal的音量超過-17db的多少毫秒之後才開始壓下去。而右邊的那個Release的意思是,當壓下去之後要多少毫秒才把聲音收掉。今天我就不在這邊加以詳細說明了。一般vocal的Attack,我個人比較建議用快一點的,也就是秒數短一點的,而Release則可以稍微長一點點。

如果你真的什麼都沒有頭緒的話,那麼你就只要記得Attack要短,Release的話就控制可調整的一半以內,而Ratio就用3比1。當這些都調好之後你按播放,開始調你的Threshold,直到你的Gain Reduction至少有在3~4db左右跳就行了。(圖6紅色圈圈)

 

6.Reverb一定要用send的!

其實,很多人在家裡錄歌聽起來會很像卡拉OK的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都把reverb直接掛在vocal的音軌上面,你!千!萬!不!要!這!樣!做!這樣聽起來,就會整個聲音都是「濕的」,會有種很像在K房的感覺。

要想自己的聲音聽起來不要那麼的乾,有點空間感,可以跟背景音樂融合在一起,但又要保持自然的話,那麼你就要把你的vocal send到一軌bus裡面(圖7、圖8),然後在bus裡面掛reverb(圖9)。這樣你就會有一軌是乾的(沒有reverb)跟一軌是濕的(有reverb),可以互相調整乾跟濕的比例了。然後你再透過控制你要send去reverb的音量要多大(圖9紅圈),來控制整個乾跟濕之間的平衡,然後停在一個你覺得是聽起來比較自然的點上面,這樣你的vocal 就不會聽起來很像在卡拉OK裡面唱歌的感覺了。

圖7  圖8  圖9  

   

★★★Bonus★★★

 

把聲音疊厚

如果你在唱一些搖滾、或者是比較藍調或R&B 的歌曲的時候,覺得自己的聲音有點單薄的話,可以試試看用這個方式來把自己的聲音疊厚一點。 

 首先你要先用(圖7、圖8)的方式,把你的vocal send到兩軌bus裡面(圖10),然後在這兩軌bus裡面,各掛一個類似Pitch Shift的效果器(又或者一個可以讓你調Semi Tones 跟 Cent的效果器),然後一軌pan 左邊一半,另外一軌pan右邊一半(圖11)。然後在左邊那軌把Cent調到-5(圖12),而右邊那軌則是相反+5(圖13)。(*1 Cent等於1/100個半音)

意思就是讓兩軌同樣的vocal,一軌比原來的低1/ 100個半音,而另外一軌則是比原來高1/100個半音。而當三軌都疊在一起的時候,聲音聽起來就會變寬,好像三個人在同時唱歌的感覺。可是你要的是只有一個人在唱歌的感覺,所以你一樣像調reverb的乾濕比例一樣,透過(圖10)控制兩個bus的input level來控制你想要有多大的效果。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調音準!!!

其實音準真的很重要!因為你只要音都唱準了(或者調準了),其實你已經成功七成了。我個人一般是把vocal都剪好之後,下一件要做的事情其實就是調整我的音準,而不是EQ。所以我原本是想要把這一點放在前面的,只是... 一般好的專門用來調音準的plug-in都不太便宜,所以我才把這點放在Bonus這裡。現在我所知道的,在錄音軟體裡面有附調音準功能的,應該就只有Logic Pro X了。如果你要更好一點的話,可能就要花錢買Melodyne或者Wave Tune。

 

希望這些簡單的錄音小技巧可以幫助到大家, 即便只是在家裡,用一些簡單基本的設備,也是可以錄出好的品質來的。而且這些都只是一些基本的通用原則而已,所以其實不管你用什麼錄音軟體,只要裡面有EQ,有Compressor,有reverb的話,這些原則都是可以通用的。大家不妨回去自己親自試試看吧!

arrow
arrow

    VBSyst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