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xia_cover  

府鑫郵票 顏色偏黃版 正確版  常演唱就是在闡明態度,而這樣的感覺在搖滾樂裡更加明顯。但是綜觀目前的搖滾歌手,其實有一部份的人都把音量與音準當做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也就是說有越強烈的態度與情感要表達,就越應該燃燒生命去叫出那些音準…當然,對於某些特定的情緒,也許這樣的做法是必要且合理。只不過,如果單一的用這樣的方式去詮釋整首歌,反而就會模糊原本鮮明的態度,導致專輯的焦點被誤導。

 

也許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搖滾樂的歌手不需要極度高等的歌唱技巧與控制能力─以前的我也是這麼想的:搖滾樂不是把態度唱出來就好嗎?但是在經過一輪的聆聽之後,我是深深的覺得雖然不需要像天王天后級那麼厲害,但是或多或少的技巧與控制都是必須的。因為這些關係到想要表達態度的程度,一些搖滾歌手會覺得如果一首歌在鋪陳上,前半段的態度已經很兇了,那麼後半段就只能更躁了。所以喉部力氣一層一層的堆上去,卻沒有讓所謂的態度更加鮮明,反而一點一滴的在增加聽眾與自己的負擔與隔閡。當然還是有歌手可以釐清所謂的態度必須是要先建立良好的控制能力的,就像畢夏。

 

VBS_Pic1  

畢夏在13年初次參加好聲音時,她粗獷卻帶有知性的聲音就吸引到數位導師,就一個聽眾來說,她的聲音不特別讓人覺得吵,卻也聽得滿過癮的。直到今年她又出了一張專輯,〈序〉,才發現她的演唱能力已經進步了不少。

一張專輯裡面,我們可以聽到在好聲音裡面就熟悉的那種刮著嗓子唱歌的聲音,但歌曲裡頭卻有更多的小細節讓我覺得這已經超脫了身為一位搖滾歌手的控制力與技術。

 

首先是《不是我不明白》,節奏強烈,卻又在一種不算快卻也不慢的速度下進行,就會有一種懶散卻又很想做些什麼的感覺。到了畢夏開口,這樣的感覺也被她剛硬的嗓音帶出更多滿腹怨言卻力不從心的態度。然後直到這首歌最後面開始重複"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那邊,Hi - hat踩住,突然靜下來,畢夏開始在每個段落後面故意浪費一小口空氣,就好像拿這某件事情沒辦法的語氣,聽的時候甚至會有讓人覺得演唱者似乎是翻著白眼唱的畫面。最後再用喊進來的方式,來表明這又不是我造成的錯,乾我屁事的態度。

 

再來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首先說這首歌的歌詞,我個人國文造詣不好,所以一整個不明白,但是我覺得其中意思反覆,千迴路轉又起起落落,一下光明一下黑暗,而畢夏在這首歌裡面,幾乎全部用聲門打開的方式,也就是氣音比較多的方式在演唱。原本氣音比較多的聲音就會給聽眾一種無力的感覺,配合著歌詞,她也會適時的增加聲門閉合以給予不同於氣音那種無力感的掙扎反差,但是隨即又回到閉合比較少的動作狀態,反反覆覆同樣的行為,就給了我一種心情煩悶的感覺,好像什麼都可以看不順眼一樣,形成一個因為反對而反對的態度。 

 

第三首歌《赤裸裸》在節奏上比上面兩首歌快一些,編曲也俏皮許多,所以整體給我的感覺也比較明亮。而畢夏在這首歌裡克制了自己以往慣用唱搖滾樂的那種用力堆著喉嚨的方式,也比較少將聲門刻意打開,所以聲音反而比我們平常聽到的畢夏乾淨一點。而一旦聲音乾淨了,聲音的表達上就比平常要清楚,就可以聽到一些比較刻意去做的聲音細節,像是這首歌裡面她會故意在一些句子的進歌和收尾用一點vocal fry的聲音帶過,讓自己的聲音交雜在類似菸酒嗓的磁性和撒嬌特有的咕嚕聲中,而中間的字句又是用強硬的方法去演唱,交織成一種我就是要,誰也拿我沒辦法的感覺,整著甩態。

 

最後以《Don't break my heart》作為專輯的結尾。可能因為是配合電影的主題曲,感覺〈匆匆那年〉這樣題材不適合太過於激進的演唱方式,所以在這首歌裡面的操作比其他三首歌都少很多動作。但是相對的,就因為是少很多動作,反而歌曲裡面的情緒明暸,一字一句的細節就更多也更明顯。甚至出現很多搖滾歌手都想要恢復的clean tone。我甚至覺得她可以常態的保持在這樣的狀態下演唱,因為她在有clean tone的基準下再回到她唱搖滾樂的習慣裡頭,就算情緒起伏只是輕輕做,反而更可以帶給我從平穩推疊到激昂的爬升感。

 

綜觀下來,感覺畢夏的演唱其實是默默的朝著以減低喉嚨肌肉效能,提高發聲效率的方法在前進。因為很多時候,歌手都會先感性的、直覺性的用身體把情緒唱出來,卻沒發現這樣的聲音與態度無法串連在一起。所以就是因為如此我更覺得畢夏現階段的演唱邏輯是現在大部分搖滾歌手可以看齊的方向。

arrow
arrow

    VBSyst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