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ovekey  

 

TobiAG 拷貝 家對於演唱技術這件事情的重視,從這個禮拜的票選結果就能得知。尤其近幾年大眾傳播對於唱歌的認知,會讓觀眾容易認為不會飆高音=不會唱歌。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身為一個聲音教練,可以老實的跟各位說,演唱技術跟唱歌好不好聽沒有太絕對的關係。很多人可能會很傻眼,那我幹嘛還花這麼多時間研究喉頭不喉頭的?還看了這麼多網路上蠢斃的練習。好吧,但是螢幕前的你(妳)可曾想過,為什麼身邊有人就是莫名地比你會唱,在ktv唱得比你高,還能夠唱得比你久,其實這都跟「效率」這件事有關。發聲的效率說的就是「如何使用聲音」,包含了你的腦中對於發出聲音這件事的認知,還有發出聲音前的動作手法。兩個東西的結合造就了你現在說話的聲音,流行歌唱的聲音,古典聲樂的聲音,還有金屬搖滾的聲音。而演唱技術這個東西,可以讓一個五音不全的人,漸漸地可以完成一首歌。可以讓一個唱歌聲音聽起來缺乏個性的人,透過技術的提升,增加更多聲音上的魅力。而究竟我們要如何讓自己的演唱技術有所突破呢?


要提升演唱技術的關鍵不外乎三個要訣:停 - 看 - 聽。分別是:
停止演唱,開始觀察,接著模仿
✓ 敞開自己的心,才有辦法
察覺並印證
✓ 多
聆聽並接觸一些不同的音樂作品類型

 

 

P1  

1. 停止演唱,開始觀察,接著模仿
「老師我是不是一直練習,他就會變好了?」 答案是:「可能會,可能不會。」
還記得以前在下課拿到錄音開始跟著練習的時候,有過這樣的想法,我一直做、不斷做、堅持做,明天就會出頭天。結果我做了好久的練習,就只得到一個結論:「累死了,是要”nay”到民國幾年?」當下的我關掉電腦,在沙發上和電視機前笑了一小時,又再度回到練習的位置。這一次我決定多花點時間聽多過於操作,反覆地整理過一遍。才開始重新練習,過程中間赫然發現,與剛剛的練習結果截然不同。先無論結果變得如何,你會發現在練習當中,同樣的一句話,一樣的詮釋方式,可以在不同的時刻在心裡有著不一樣的輕重地位。就像看了我們許多教學影片或是新知文章,都聽過重複的一句話:我們在學習歌唱中要觀察行為而非聲音。但是十個有九個聽過或者看過這句話的人,通常在操作的時候還是選擇去聆聽聲音,擔心音好高上不去。
我想這就是為何,你老覺得老師唱起來比你輕鬆很多,因為在學習的開頭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了。所以請先暫停無止盡地唱唱唱唱唱唱,並靜下心來.容我再一次地重申:先觀察一下自己發出聲音前一刻在幹嘛吧,接著觀察看看別人與你的不同,再進而下手!

 

p2

 

2.敞開自己的心,才有辦法察覺並印證
延續前一個段落提到的:聲音學習中要觀察行為而非聲音。相信很多人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及嘗試之後,總會達到一個成果。「原來頭聲是這個意思!」你或許會感到他並不複雜,難度也沒你想像的這麼高,但為何總會讓我們歷經了千辛萬苦才驀然回首?其實這與我們在學習時候的心態及習慣有相當程度的關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我們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許多事物的時候,越是看起來簡單、唾手可得,我們越理所當然地會在心中有一些成見。但每當我們心中的成見越多,反而會使我們花上更多時間,繞了一大圈才發現實際上根本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歌唱也是如此,當我們沒辦法敞開我們的心胸,來重新接納一個新的東西時,可能你會先排斥他亦或者會誤解成另一個樣貌,這樣子造就出來的
方式、方向甚至細節部分的不同,可能會讓你陷入一個無限循環的撞牆期了。所以下次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過程中,不妨先回到第一步先停下來,敞開心胸,並跳脫出來,再試著循著被給予的線索嘗試一番,相信你能在對的方向上,察覺出不同的細節差異,跳出不斷撞牆的漩渦中!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中。」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p3  

3. 多聆聽並接觸一些不同的音樂作品類型
態度決定高度,一個人的演唱中,同時也會展現一個人對於音樂的素養。而音樂素養的養成不都只是唱,大多時間跟我們聽到了什麼,有很大的關係。這與吃東西攝取營養一樣,在培養自己的聆聽習慣時,千萬不要只固定聽一兩位歌手的演唱,就把耳朵關起來。這樣不僅造成挑食的現象,在技術上的視野可能也會受到侷限,也限制了自己在音樂上能找尋到的樂趣。而就喜愛鑽研歌唱技術的人來說,可能會注意到的東西會有三個過程,分別是:
怎麼可以唱這麼高! > 聲音怎麼可以唱這麼好聽!> 怎麼可以這時候唱得這麼貼切!

主要的差異還是在於對於技術純熟度不同的時候,會關注的部分也會隨著技術程度有所轉移。而每個人在聆聽習慣上可能也都有著不同的偏好,但藉著聆聽的經驗增加,也會讓我們挖掘出更多在聲音上可能鍛煉的方向及操作方法。而當我們開始想要提升聲音豐富度的同時,對於自己的歌唱技巧自然就會做一些調整。

 


以上三個項目所提到的就是我們在歌唱練習中,想要將自己的技術提升時,所必須不斷地重複進行的幾個要點。從先停止演唱,到察覺並增加聆聽,都告訴我們提升演唱技術的關鍵,不外乎就是用心。真正用了心,才能吸收並體會,才更有機會內化成屬於自己的東西。

arrow
arrow

    VBSyst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