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_faulse

 

TobiAG 拷貝們的觀念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發聲習慣,以健康有效率的發聲模式來說,常常我們在進行錯誤的發聲行為前,其實都是對於觀念或是認知上有不足或者誤解,才會在演唱當中發現許許多多的問題,造成演唱難度的增加。下面是幾個關鍵且常見的錯誤觀念:

 

 

 

00216  
高音是需要被對抗的角色?

在學習歌唱中,約莫百分之八十的人問題都是出現在高音。無論是常常唱不上去、音域不夠寬的學習者,其實問題都不是出在他們唱不高/低,而是出在他們對於高音這個名詞有了不正確的情緒。這個不正確的情緒是來自於我們對於「高音」這件事的感覺,尤其除了一般人容易對高音產生的興奮、緊張或是不安等情緒,更關鍵的是大多數人聽到高音都會反射性地將一個有敵意的情緒投射在操作上。但大家都知道我們在面對敵人的時候,身體至喉部區域絕對是容易處在一個僵持、緊繃的備戰狀態,然而這個時候身體的狀態,對於高音的發出卻不是最理想的。這也是為何很多人越努力的想要征服、突破一個音高,反而自己的聲音卻先被征服的原因。所以不妨下次在開始任何練習之前,嘗試看看放下手中的屠龍刀,用肯定且正面迎合的態度來試試,可能會產生出不一樣的結果。

 

comfort-zone  
放鬆等於什麼都不用力嗎?

所以當我們試著用正面、肯定的態度來練習,避免我們的肌肉產生僵硬或是緊繃的同時,就代表我們唱歌一點力氣都不能給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健康且有效率的聲音產生,其中一個關鍵,就在於空氣必須持續輸出,而穩定且持續輸出的氣流,就必須讓你身體的胸肌、背肌、橫隔膜附近的肌肉群做好他們的工作,使氣流在一個恆定對抗中,緩緩輸出。特別是當音量提高,氣流的需求量變大的同時,上述所提到穩定氣流輸出的肌肉群們更是必須專注地工作。大家可以試試看講一個平常的1,維持同一個字再講幾次逐漸變大聲(加入憤怒情緒)來體會身體的差異。所以一個良好的發聲習慣中,脖子以下身體維持空氣輸出的部分其實是認真地在工作,但肩膀以上及脖子的部分則是要盡可能地放鬆,從低到高音都能夠維持並延續在發出第一個聲音時的行為樣貌,才是放鬆真正的含義囉。

*請參考影片:良好的氣流輸出

 

2.-Michael-Rankins-brings-tremendous-imagination-to-his-voice-acting-work

必須去轉移自己的共鳴區來連結?

所以當你能夠讓氣流持續輸出,盡可能地放鬆外在肌肉來發聲,那麼你可能就會在發出不同的音高時,察覺到身體上不同的共振現象。可能從胸口的震動,到頭部震動,甚至是還有好多小地方的局部震動都可能發現。而當許多人感受到了這件事情,便會開始意識到聲音的轉換是如此地重要。特別是很多一開始不知該從何下手的人,在聽到了頭聲胸聲這樣的名詞,更會開始認為聲區的更換在音高的變換過程中是一個必要的手法。但尷尬的是你卻開始產生音色不連貫,無法一致的問題,甚至開始想盡各種掩飾的辦法學會「渡過」這片尷尬的區域。
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將焦點擺在「聲音」上,而不是行為上。造成了我們在妥協的行為中,誤解了聲音連結的真實樣貌。大家不妨回想,我們在說話情緒波動時也會有音高起伏,但我們卻不曾特別去留意在說下一個字時,是否要準備換聲或者要連接待會要說話的聲音。更重要的是我們一般說話時的空氣是順暢的、喉部是被動的,而這兩者更是聲區自然連結的重要關鍵。大家不妨運用數字當作範例來演唱音階,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夠維持住數字的唸法,來讓聲音自然地連貫。而不是配合聲音,來換掉原本要講的字。而這也跟下面要提到的一個「順序」問題有很大的關係。

 

ku-xlarge  

到高音區無法維持著被動的喉部、穩定的喉頭、順暢的氣流?

「我知道到高音時要維持著被動的喉部、穩定的喉頭、順暢的氣流,但他要嘛就是沒辦法維持,要嘛就是一定會上不去。」這句話可能在所有練習過聲音的人的腦海中都浮現過。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都知道做事情的「順序」影響到了事情的成效,一旦操作的順序錯了,可能後面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去收拾,而歌唱發聲亦是如此。一旦我們沒有了邏輯,專注錯了東西,就會產生問題。聲音產生的基本順序如下:氣流是啓動聲帶振動與否的關鍵,而聲門應該是咬字以及音準產生的關鍵,最後是喉頭的位置來決定共鳴腔體的大小,是進而影響音色的重要條件。所以其實拿很多人在演唱高音時會有的喉頭攀升的問題,其實更關鍵就在於空氣吐出是否能維持一定的順暢度與聲門達到協調,也就不需倚賴第三者的力氣來協完成。也就是說,當你將空氣的順暢度擺在第一位時,喉頭想往上浮動的慾望其實就會驟減。反之,假如你的腦海中總是以音高當作第一順位來操作的話,你的氣流順暢度及喉頭穩定可能就會不停地更換,屆時就會一直在一個不穩定的模式中來發聲,永遠離不開錯誤的圈圈裡。所以當你在問題產生時,不妨回頭到聲音產生之前,才能真正掌控到發聲關鍵。

 

content_womany_singImage_1414493361-20317-6390

歌唱技術練習有終點嗎?我要練到什麼時候才能唱歌?

發聲訓練就是在訓練發聲器官間的協調,在達到一定的協調之後,你總是還能訓練自己用更少的力氣來完成原先操作的事,藉以開發自己聲音更多元的角度及樣貌。所以一個有未來性或發展性的發聲方式,絕對不會讓你練習到一個死胡同,反而是開放且自然的。而要以能夠唱完一首歌為基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有足夠且順暢的空氣,放低的喉頭和足夠的喉部聲門接觸感。當你能夠將空氣、聲門、空間三者達到某種程度的平衡時,演唱就應該學著去離開那樣的協調,而學會協調之後離開協調其實是不分程度和階段的。換句話說,其實無論你現在處在什麼樣子的等級,假如對於空氣、聲門及空間有一定的認知,其實都已經可以進入到歌曲的部分了。所以說練習與實質歌唱中是有一個微妙的關係存在的,當你能夠把練習做得越精緻,在歌唱上的可能性就更多,表現也能有更多的層次。

 

以上就是幾個大家在歌唱學習中常常遇見的幾個觀念及問題,無論是對剛開始學唱歌,或者正在奮戰中的人來說,都能藉由思考上的改變來影響生理的操作,在碰到的問題中才能找到一線曙光。

   

arrow
arrow

    VBSyst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